2014/04/27

分享 / 不起眼卻功效十足的魚腥草

春天到來,百花齊放,原以為門前長了一堆雜草,正想拿起鐮刀將它們清理清理,沒想到這週竟然開了一朵朵小白花,雖然外表不像玫瑰那樣艷麗,但在一團綠葉叢中點綴幾朵白花,也算盡了份力。

蹲下來仔細端詳,大大小小的心型葉,出奇地可人,唐朝蘇頌說:「生濕地,山谷陰處亦能蔓生,葉如蕎麥而肥,莖紫赤色,江左人好生食,關中謂之菹菜,葉有腥氣,故俗稱:魚腥草。」還在納悶是哪個前人這樣沒情調,幫它們取了個不討喜的名,如果改叫做「娛心草」,說不定成為情人節巧克力旁的裝飾豈不更好?

魚腥草心型的葉子,

小白花
上網一查,原來傳說魚腥草為觀音菩薩所傳。觀音因其在通天河吃了許多童男童女,造孽深重,憐人間疾苦,故將功德池中的水草種子撒播人間,用來治病救人,普渡萬方。當時的水草種子也就是今日的魚腥草。魚腥草可以用於料理、用於製藥,甚至可以拿來敷在過敏的皮膚上,還有人在網路上詢問上哪兒買。


沒想到門前這不起眼的小草具有如此多樣的療效,心一橫,放下鐮刀,還是讓它們自由自在地生長,哪天我也可以來做做無本生意,意者請留言囉。

-introduction
魚腥草:學名Houttuynia cordata,又名折耳根、截兒根、豬鼻拱、蕺菜,客家話稱之狗貼耳,在分類學上屬雙子葉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屬,是一種略帶魚腥味的草本植物。莖的下部伏地蔓生、生根,上部直立。葉對生,頂端有穗狀花序,離瓣花類中的不完全花,無花萼、無花瓣,淡黃綠色穗狀花序,兩性花,白色似花片的構造為大型總苞片,長在花序基部,花期5~7月,果期7~10月。生長於陰濕處或山澗邊,常可在野地、路旁、庭園樹下等較陰濕的地方發現,大片蔓生。

食用:
可為野菜蔬食,煮過就沒有腥味。雲南、貴州和鄂西的人稱其為「折耳根」,認為它清熱去火,把它當作吃飯時的重要配料,主要食其根莖。方法是洗乾淨後切小段,拌在米粉、腸旺面、糯米飯、情人豆腐等食品中食用。也可切長段拌醬油、辣醬、蔥、鹽、香油做冷盤。折兒根炒臘肉也是常見菜肴。生折兒根初入口甚腥,味道極怪,外人往往無法忍受,需要適應後才會喜歡吃。在四川,也叫豬鼻拱,除了利用根莖做涼拌菜或炒菜之外,還將葉子當做蔬菜。在越南、寮國,葉子是很重要的作料。日本少數農村家庭也偶爾摘葉子做油炸菜的一種材料。

藥用:
魚腥草在中醫中被認為清熱解毒功能,目前生產運用的藥物有魚腥草注射液。用於痰熱喘咳、熱淋、熱痢等病症。